首页 >> 孙思怡

京津冀区域产业布局初现一体化0Ip拨号器

发布时间:2022-09-02 19:20:00 来源:综黄娱乐网

京津冀区域产业布局初现一体化

从竞争到竞合

近日,河北保定长城汽车30亿元投资花落天津滨海新区。业界评价,河北的企业在天津投资建厂,能够利用滨海新区的港口优势和政策优势,这种资本的迁移实际上是京津冀一体化的必然结果。

时间回溯到20世纪90年代,有个北京与天津的“竞争案例”让人记忆犹新,当时的国家计委拟在京津地区兴建一个30万吨的乙烯生产基地。面对这个“大项目”,京津两市展开争夺,各不相让。最终国家计委来了个两不得罪,批准两市各建一个15万吨的项目,结果谁也没有效益。

如今替代这种两败俱伤的竞争的是错位竞合共赢的新格局。在京津冀一体化的格局下,从竞争到错位竞合,一场区域产业布局的大幕逐渐拉开,区域内各主要节点城市在新的赛道上寻找新的起跑位置,各自的城市定位在此大背景下亦变得清晰而生动。

首钢搬迁的样本意义

首钢的搬迁,不是简单的搬家,它在京津冀产业布局分工中具有样本意义,说明北京对其自身的定位已逐渐明确,经济中心的功能不再被强调。

除了首钢,包括北京焦化厂、北京炼焦化学厂等一大批老企业都已在此前数年里完成了从北京到河北的迁移。京津冀区域产业布局由此拉开大幕。

从北京站出发,两个半小时后,记者来到了唐山西站。从这里再坐一个小时的长途汽车就到达了位于唐海县的曹妃甸工业园区。赫赫有名的首都钢铁厂就在这个园区。

2月末,北方还是春寒料峭,这里却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首钢京唐钢铁一期一步工程已经完工,已形成485万吨钢生产能力,将在3月正式投产。工地上,工人们正在加紧设备的调试及尾工尾项的处理。

曾经是首都人民引以为傲的首钢,2008年的1月5日,生产了35年零2个月的4号高炉炉火熄灭,压产400万吨钢工作正式启动。不过,在首钢董事长朱继民看来,“虽然压产损失了眼前利益,但首钢通过搬迁调整,将在区域条件较好的河北曹妃甸建设世界一流的新钢厂。”

首钢京唐项目是纳入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的重点项目,工程总投资677亿元,项目设计年产铁898万吨、钢970万吨、钢材913万吨。该项目结合了首钢集团关停北京地区800万吨钢铁产能、河北省淘汰730万吨落后炼钢能力的实际情况,最终布局在曹妃甸地区。

首钢的这次搬迁,既不是简单的搬家,也不是一地复制。搬迁中通过技术创新带动产业升级是区域内部或区域之间要素流动、产业转移的主要方式。在这一过程中,落后生产方式将被淘汰,企业将获得重生。

首钢与唐钢的联合,给未来京冀联合创立了一个崭新的局面。事实上,除了首钢,包括北京焦化厂、北京炼焦化学厂等一大批老企业都已在此前数年里完成了从北京到河北的迁移。

而就在同时,一些河北的高科技企业开始悄然向北京和天津进军。2月6日,长城汽车在天津开发区西区的生产基地奠基,注资30亿“加盟滨海”。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长城作为民营汽车企业为何逆市而动、拓土注资?长城汽车公司宣传部部长商玉贵告诉记者,滨海基地主要是为出口做准备。

正如江浙一带的企业把上海看成征战国际市场的舞台一样,冀商们也把进军京津,看成是走向国际化的必由之路。

曹妃甸与滨海新区

---渤海湾地区耀眼的双子星

滨海新区和曹妃甸都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作为京津冀都市圈未来的两大引擎,前者被纳入国家发展战略,被赋予许多政策上的优惠,后者是“十一五”期间全国投资规模最大的产业集群,天津和河北都对这两个项目寄予厚望。

曹妃甸:

“当年的深圳”

自深圳之后,还没有一个小渔村像曹妃甸这样引人注目。这座坐落于渤海湾滦南县海域的小海岛,正在走进更多人的视野。有人称滨海新区和曹妃甸是渤海湾地区耀眼的双子星座。

2月下旬的午后,记者来到曹妃甸的矿石码头,看到两艘满载力拓铁矿石的25万吨级巨轮正泊靠码头。旁边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些铁矿粉将会沿着传输带直接进入新首钢的炼钢基地。

首钢的新钢厂位于唐山市南部渤海湾曹妃甸岛,附近的深水港可满足25万吨级以上的大型船舶进出。所处冀东地区铁矿、煤矿等资源丰富,已探明铁矿保有储量44亿吨、煤炭储量50亿吨;建设用地来源于滩涂围海造地,不占用耕地资源。

望着远处的碧海蓝天和不断盘旋的海鸥,记者不禁提出疑问:新首钢正式投产后,对于曹妃甸地区的环境是不是一个很大的威胁呢?

首钢办公室负责人告诉记者,曹妃甸的新钢厂借鉴了国内外多家先进钢厂的设计工艺,采用了220项国内外先进技术,在能耗、物耗和排放指标上处在世界最先进的行列,如此举措保障了新首钢不会对曹妃甸的环境造成危害。

中国社科院区域经济研究所的一位专家告诉记者,通过技术创新带动产业升级是区域内部或区域之间要素流动、产业转移的主要方式。在这一过程中,落后生产方式将被淘汰,企业将获得重生。

可以说,曹妃甸因为首钢的搬迁一举成名。但是,曹妃甸的项目远远不止这些。曹妃甸工业区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才俊驹告诉记者:“曹妃甸的产业集群已经实现了重大突破。”

在这里,记者还看到了亚洲第一大盐场---南堡盐场,年产工业盐180多万吨。国内著名的大型化工企业---三友集团:纯碱、烧碱、PVC、化纤等产品远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海油服(12.78,-0.29,-2.22%)曹妃甸装备制造及临港作业支持基地、中国石油(10.83,-0.21,-1.90%)渤海湾生产支持基地。

而在远景规划中,预计未来5至10年内,唐山市将利用唐山港京唐港区、曹妃甸港区两大深水港口的天然优势,在唐山湾“四点一带”打造一座集港口航运、石油化工、煤炭运输于一体的新兴现代化沿海城市,再造一个新唐山。

拥挤、嘈杂、混乱又热火朝天、生机勃勃。一位到曹妃甸考察的商人说:“这就是当年的深圳!”

滨海新区:

北方开放的门户

腾讯公司副总裁郭凯天这样说:“现代服务业是滨海新区大力支持的产业之一,因此我们对在这里投资发展充满了信心。”郭凯天说,投资建立腾讯北方数据中心需要大量的创新技术,而滨海新区给了我们创新的氛围。

滨海新区位于天津东部沿海,包括塘沽区、汉沽区、大港区三个行政区和开发区、保税区、天津港(11.92,1.08,9.96%)以及东丽区、津南区部分区域,海岸线153公里,人口170多万,规划面积2270平方公里。

这片昔日寸草难生的盐碱地,如今记者看到的却是高楼林立。据了解,全球500强企业中,已经有100多家企业在这里落户。今天的滨海新区正在逐渐形成中国北方对外开放的门户、北方国际(16.02,0.16,1.01%)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

滨海新区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组长,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肖金成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之所以把滨海新区的地位提得这么高,是因为天津港(11.92,1.08,9.96%)在“环渤海”中各个方面的优势最突出。交通、港口、铁路、航空,还有产业都有很好的基础;另外,石油资源、海洋资源,还有土地资源都非常丰富;此外,天津与华北、西北的广大腹地有着天然的联系,因为那些地方的物流,包括南方一些地方的物流都主要通过天津港。“滨海新区这个地方从区位上讲,有着天然的优势,比较而言,其它地方都很难和它媲美。”

正像南开大学滨海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周立群所说的一样,滨海新区作为中国的未来第三个经济增长极,它实际上是带动整个区域经济发展,特别是北方经济发展的一个引爆点。

滨海新区未来的发展规划正吸引着更多的国内外大型企业进入。被称作天津“标志性工程”的天津石化百万吨乙烯项目,预计2009年6月建成投产,围绕这一项目,天津市组织实施了近百个总投资额近千亿元的对接项目。

错位竞合:

双子星交相辉映

滨海新区和曹妃甸都有着得天独厚地地理优势。作为京津冀都市圈未来的两大引擎,前者被纳入国家发展战略,被赋予许多政策上的优惠,后者是“十一五”期间全国投资规模最大的产业集群,天津和河北都对这两个项目寄予厚望。

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二者如何更好地竞争与合作,进而促进整个京津冀地区的发展?肖金成表示:二者的定位不同。天津滨海新区主要发展先进的制造业,而曹妃甸则主要发展钢铁和化工。

“天津港应该减少散杂货的运输。”肖金成告诉记者,滨海新区现在除了主要发展集装箱之外,还有很多散杂货的运输。如:铁矿石、煤炭、水泥。“一方面是环境污染比较重,另一方面附件值也不是很高。”肖金成说,而且运输散杂货的港口条件,滨海新区相对于曹妃甸来说,也不是很好,今后应该向曹妃甸和黄骅港疏散。

对于曹妃甸和滨海新区的产业重叠,一些分析人士表示,曹妃甸的先天条件决定了其经济的重化工特点,只能围绕钢铁、石油、电力等基础产业来布局,而天津完全可以在更高层面上,在金融业、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等方面进行重点突破。

“环京津产业带”隆起

京津冀一体化的过程中将实行产业“梯度转移”,北京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周边的河北省相关城市。北京利用产业转移的契机,也将大量从事低科技附加值产业的工人转移出去,从而缓解北京城区的人口高度密集状况。

在曹妃甸与滨海新区双星映照下,“环京津产业带”正在隆起。

近年来,河北一些城市发挥毗邻京津的优势,创新招商方式,主动加强与京津大型企业、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的对接,承接技术辐射和产业转移。

河北省统计局公布的2008年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排名,前30个县(市、区)有一半位于京津周边。

河北当地学者作出这样的评述:发挥京津的作用,带动河北省经济发展,是河北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中的一个重点。从地理空间上来讲,唐山、廊坊、保定、张家口、承德、沧州和秦皇岛等7座城市环绕京津。从现实角度来讲,这7座城市的经济与京津有着紧密的关联度。因此说,环京津符合现实逻辑的发展。

北京市规划委的负责人告诉记者,按照规划,京津冀一体化的过程中将实行产业“梯度转移”,北京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周边的河北省相关城市。北京利用产业转移的契机,也将大量从事低科技附加值产业的工人转移出去,从而缓解北京城区的人口高度密集状况。

首钢的搬迁就是一个典型案例。去年首钢共有400万吨钢停产,涉及到的8247名职工已经全部安置。目前在曹妃甸厂区的职工公寓已入住2000余人,今年3月还将有2000余职工入住。

如何建立长效的经济协作发展机制?对此,全国政协委员孔小均认为,应加快京津与冀之间的市场对接、产业融合,优先向环京津贫困地区实施产业转移,将产业链向周边地区延伸。积极探索建立京津冀“双赢”或“多赢”的区域间协作发展机制,充分吸纳京津周边贫困地区的劳动力,将支持周边贫困地区的发展作为京津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建立长效的支持机制。

■专家视点

珠三角一体化应该分工互补

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肖金成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珠三角一体化进程中要克服各自追求综合化和高端化的倾向,不要个个追求高大全,要向功能互补转变。

记者:近一年来,京津冀一体化的道路可谓是越来越快。您能否谈一下珠三角未来一体化的道路应该如何走?

肖金成:珠三角实现一体化的条件是具备的:城市之间空间距离比较近,基础设施也比较完善。目前的难度在于未来怎么布局,如何进行合作与分工。分工应该是互补的,要适度竞争,不能过度竞争。

珠三角实际上存在两个中心:一个是广州和佛山。另一个是深圳和香港。广佛的一体化是在第一个阶段,所以目前也显得更为迫切。深、港虽然存在制度上的差异,但是两者在经济方面联系非常密切,二者实际上是功能互补的。深圳高科技产业发展比较迅速,产业结构比较合理,如果要在现代服务业上发展,必须考虑给香港留出一部分空间。

在这个基础上,珠三角其他城市都要承担各自的功能。比如,东莞、中山等几个城市的制造业要在更高层次上形成产业集群。

记者:您认为,目前珠三角一体化还存在什么困难?怎么解决?

肖金成:说到实现一体化的困难,一是要在合作中克服各自追求综合化和高端化的倾向,要向功能互补化转变;二是要突破空间布局上的制约。现在珠三角土地短缺,从农田转换的空间已经不大了,必须对现有建设用地进行调整,这个调整是比较困难的,需要珠三角有新的思路,实际上要通过企业的重组、兼并、合并、吸收,腾出更大的空间。

上一篇:地方债分配将向中西部地区倾斜下一篇:2月PPI同比下降4.5%

西宁小阴唇粘连医院

什么是超薄瓷贴面细数超薄瓷贴面的3大优点

老年性正常压力脑积水会引发颅内高压吗

河南尖锐湿疣检查医院哪个好

襄阳好白癜风专科医院哪家好

友情链接